苏宁把门店玩儿“坏”了 二维码“会说话”

2015-5-23  

最近几天,如果你留意北京公交的站台广告,会发现一个“会说话”的二维码,邓超这么高大而搞怪的形象,居然只是一个二维码的陪衬,扫描二维码,居然会有一段语音,让你说出,你认为最牛的事情。

  其实,这是苏宁华北大区13周年庆的一个创意营销。

  会说话的广告,神奇吗

  他们选用了200多块公交亭的广告屏,以及一些当地的平面媒体,做了一些广告,画面中除了代言人邓超的,广告牌上只有一个大大的二维码,这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大促信息。

  做过市场的人都知道,北京的公交广告很贵很贵的,拿出这多广告投入,居然不传播折扣大促,只是跟用户来一次互动,苏宁,壕也!

  这是一段怎样的互动呢?

  扫描完之后,首先会出现一个公众号,然后会推送一段40秒的语音。这段对话的目的就是让用户回复自己认为“最牛B”的事,比如,如果你是股民,一定会说,中国股市啊!如果你是热恋中的人,也许会说,就是和ta一起慢慢变老~如果,是6月高考大军中的一员,可能答案是,常青藤的橄榄枝?如果你是电器方面的专家,你可能会觉得,能说话的电器很牛!或者,你就觉得你自己很牛。

  是的,你在真正接受到回复之前,甚至你看到他们的回复之后,你都可能完全搞不懂他们的脑回路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被整蒙了!

  这就对了,因为你会搞清楚,这到底要干嘛?等公交的时候,你就会开始摸索……

  你让消费者来玩了,要是给他一个明确的收尾(给点小礼物),总有点说不过去吧。

  那么,送券。

  当消费者回复“最牛”的时候,会说话的广告牌,会给你一个关于“最牛13”的答案!

  这不同于以往,在广告屏上不是只有产品信息,大促信息,而是促进与消费者互动的一个过程。

  当然,最终的结果是给与优惠券,比较”牛13”的是,这只是一个苏宁华北区的活动,但是,他们的优惠券可以在苏宁移动端全场使用,对于传统零售来说,线上与线下要是有嫌隙,绝对做不到这一点。

  当然,如果消费者想去线下,他也可以在手机页面上选择参与线下活动的选项,同样也能得到一些福利。

  如果你去年被O2O刷屏刷到吐,今年要终于可以解脱了,因为大家重于不刷这个了。因为到后来,大家都认为,把线上线下分开实际上是不明智的,而是让消费者在任何时候需要你,你就要最便捷的服务到他们。

  会说话的电器,更神奇!

  当消费者去门店之后,门店也会施展各种手段给消费者奇特的体验。 苏宁这次参加活动的三省两市的门店有212家,除了推出以上“会说话的二维码”,还会在门店推出一个“会说话的电器”。

  就是每一个电器会附上一个二维码,扫描之后电器会自己做自我介绍,比如“我是冰箱”,“我是电脑”……有没有觉得好深井冰?我的也觉得,可是我玩Siri都能玩一下午我会告诉你吗?

  我在想象一个画面,到时候会不会一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带着小朋友们去上一堂什么家用电器课啊,实物表演,现场对话,画面太美,我真的好想看哦!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设想,“会说话的电器”,这是一个提升客户体验的一个方式。线下门店现在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划分出体验区,体现场景化陈列,让消费者感受到门店更多实用的地方,以及乐趣。

  所以当苏宁推出这个“会说话的电器”的时候。其实也是让消费者感受到乐趣的一部分。而且从他们给券给的都是引导到线上消费的,这一举动也并非要给线下店带来多少流量和多少销量。要的就是好玩!

  苏宁也是不容易,称霸国内家电零售这么多年,然后突然某一天被贴上了“传统”的标签,一众声音“你们一点都不互联网!”“你们完全不会玩!”然后……苏宁发愤图强,现在,居然把电器跟二维码结合起来,去做导购的工作了。

  调戏的说,这好像对于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不愿意跟导购纠缠,就先扫个二维码吧,一段语音介绍,把这个冰箱介绍一下,把选购冰箱的要点跟你讲讲,坦白说,这是一个洗脑的过程,但是,顾客只顾玩了,寓教于乐,大约就是这个意思吧。

  如果有一天能够做成轻动漫,60秒的,那就更好玩了。你想啊,这会带动多少用户回到店里玩起来啊,当用户在你店里扫来扫去的时候,你还担心不能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吗?

  一个华北大区,为什么可以这么搞?

  一个大区可以搞这样的创意活动,而且能够得到线上线下的贯通执行,你只要对传统企业稍微有点了解,就知道这有多难。

  由区域发起O2O的玩法,你行走江湖这么多年,见过吗?

  很显然,只有当线下的门店主动开始玩移动互联网的时候,这家公司的互联网基因,才算真的确立了。

  苏宁此前的连锁体制,它多年来形成的习惯,让他在活动的标准化和执行力上有优势,这个优势让纯互联网背景的公司来复制,难度也是非常大的。但是要更灵活,更适应苏宁现在新的体制,苏宁的团队也正在做一些新的尝试。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很多策略都是自下而上推动的。